千億市值動力電池龍頭億緯鋰能,被實控人家族大手筆減持。
11月5日,億緯鋰能公告稱,控股股東西藏億緯控股有限公司(下稱“億緯控股”)及實際控制人劉金成、駱錦紅通過詢價轉讓方式轉讓股份數量為4077.68萬股,占公司總股本的1.99%,詢價轉讓的價格為72.20元/股,交易金額29.44億元。轉讓后,出讓方持股比例由39.85%下降至37.85%。
資料顯示,詢價轉讓為非公開轉讓,受讓方通過受讓獲得的股份,在受讓后6個月內不得轉讓。此舉雖非直接在二級市場賣出,但劉金成、駱錦紅仍成功套現了29.44億元。上述億緯控股,由劉金成、駱錦紅夫婦實際控制,天眼查資料顯示,二人各持有50%的股權。
對于本次轉讓原因,億緯鋰能稱是為了償還借款以及企業發展需求。
雷達財經注意到,今年以來,鋰電行業困境反轉,尤其儲能供需反轉超預期。新的周期之下,相關企業已經開始復蘇。
財報顯示,2025年前三季度,億緯鋰能實現營業總收入450.02億元,同比增長32.17%;歸母凈利潤28.16億元,同比下降11.7%。雖然出現了業績增收不增利,但在二級市場上公司股價漲幅明顯,年初至今大漲超50%。
受此影響,劉金成、駱錦紅夫婦的財富水漲船高。根據最新披露的2025年胡潤百富榜顯示,劉金成、駱錦紅夫婦以525億元人民幣財富,位列106位,相比上一年增加了195億元。

一次性減持套現29.44億元
近期的資本市場上,劉金成、駱錦紅夫婦獲得了較多關注。
根據公告,本次詢價轉讓的出讓方劉金成和駱錦紅為億緯鋰能的實際控制人,劉金成為公司董事長,駱錦紅非公司董事、高級管理人員,億緯控股為億緯鋰能的控股股東。且出讓方劉金成、駱錦紅為夫婦關系,且該二人分別各持有公司第一大股東西藏億緯控股有限公司50%股份。劉金成、駱錦紅、億緯控股被認定為一致行動關系。
本次詢價轉讓股份的數量不超過4077.68萬股,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%,轉讓原因為償還借款、企業發展需求。
最終,本次詢價轉讓的受讓方確定為25名機構投資者,包括國泰海通證券、興證全球基金等證券、基金和合規境外投資者,鎖定期均為六個月。
據長江商報,這并非劉金成夫婦首次減持套現。2021年12月,駱錦紅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約513萬股億緯鋰能股份,套現約7.24億元。期間,駱錦紅還因2萬股股份存在短線交易行為,將其中1.16萬元收益上交給公司。
天眼查顯示,億緯鋰能2001年成立,2009年登陸創業板。
作為公司創始人的劉金成,先后在電子科技大學獲得工學學士學位、武漢大學獲得理學碩士學位、華南理工大學獲得工學博士學位,早期曾就職于惠州德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,這家公司給當時國內為數不多手機公司做電池。
2000年前后,中國電子產品開始起勢時,科班出身的劉金成嗅到了不一樣的機會。于是他辭職自己做老板。
在創立億緯鋰能的前身惠州晉達電子有限公司后,劉金成將手機電池作為核心業務,迅速賺到了第一桶金。
之后,劉金成帶領公司進入"智能電表"與"電子煙"等細分市場。億緯鋰能官網一篇文章介紹,鋰原電池是公司的基礎業務,也是公司的拳頭產品,主要包括鋰亞硫酰氯電池、鋰二氧化錳電池、電池電容器(SPC)等。其中,鋰亞硫酰氯電池主要應用在智能表計領域,壽命超過20年。國家電網首輪4億只智能電表電池中,80%(約3.2億只)由億緯鋰能提供,目前已向全球提供19億只智能表計電池。
在電子煙方面,早在2014年,億緯鋰能以4.39億元代價收購思摩爾國際前身——麥克韋爾共50.10%的股權,并從思摩爾處獲得了巨額訂單。截至今年三季末,億緯鋰能對思摩爾的持股比例在30.26%,今年第三季度從思摩爾處獲得的利潤貢獻接近1億元。
在2014年財報中,公司還提到根據鋰電池發展趨勢,將在動力電池、儲能電池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。
自2016年開始,億緯鋰能進入儲能領域。
由于搭上了新能源的快車,億緯鋰能的營收規模和市值均大幅增長。據中國企業家,至2017年時,劉金成、駱錦紅夫婦首次成為惠州上市公司首富。
多年的布局和深耕后,如今的億緯鋰能已成長為全球電池領域頭部玩家,被投資者稱為“鋰茅”。
從股價表現來看,自今年4月中旬以來,億緯鋰能漲幅明顯,最新市值超過了1400億元。
市值上漲,億緯鋰能實控人劉金成、駱錦紅受益最為明顯。最新披露的2025年胡潤百富榜顯示,夫婦二人以525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106位。

前三季度業績“增收不增利”
2025年半年報顯示,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消費電池(包括鋰原電池、小型鋰離子電池、圓柱電池)、動力電池(包括新能源車電池及其電池系統)和儲能電池的研發、生產和銷售。
按收入占比劃分,其中動力電池、儲能電池為前兩大收入來源。而在這兩大業務的下游需求旺盛驅動下,鋰電池產業鏈正迎來新一輪高景氣周期。
根據公開資料,2025年1-9月,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近500GWh,同比增長超40%。此外,據CESA不完全統計,9月國內儲能新增裝機規模9.17GWh,同比增長171%,前三季度新增裝機規模達85.11GWh,同比增長28.41%
受益于三季度需求旺盛。財報顯示,億緯鋰能第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68.32億元,同比增長35.85%;實現歸母凈利潤12.11億元,同比增長15.13%。公司表示,隨著歷史因素對表觀利潤的一次性影響消除,公司將輕裝前行。未來公司營收規模將上升至新臺階,同時盈利能力持續提升。
不過整個前三季度,億緯鋰能出現了增收不增利局面。2025年前三季度,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0.02億元,同比增長32.17%;歸母凈利潤為28.16億元,同比下降11.70%;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9.37億元,同比下降22.51%。
“若剔除股權激勵費用、單項壞賬計提影響,則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6.75億元,同比增長18.40%。”億緯鋰能在三季報中表示。
出貨量方面,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動力電池出貨34.59GWh,同比增長66.98%;儲能電池出貨48.41GWh,同比增長35.51%。
值得關注的是,按照億緯鋰能此前設定的激勵計劃,公司2025年動力和儲能出貨量的整體考核目標是101GWh。以此計算,前三季度公司電池與儲能電池合計出貨量達83GWh,距離年度目標僅差18GWh。
在近期的電話會議上,億緯鋰能相關人士表示,展望第四季度,儲能依然保持滿產滿銷,出貨量預計環比會有持續增長。
億緯鋰能還預計,動力電池板塊,從商用車產品線反饋的情況來看還是比較樂觀,對于2026年的需求預計同比超過50%以上增長。

三季度末負債率升至63.47%
當前儲能及動力電池市場需求旺盛,億緯鋰能計劃推動海外產能擴張。
為此,公司正推進港股上市計劃,于6月30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,計劃募資300億港元。在招股書中公司明確提出,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匈牙利30GWh動力電池工廠及馬來西亞38GWh儲能電池項目,加速全球化產能布局。
早在4月8日,億緯鋰能公告成功發行50億元可轉債,所得資金擬用于23GWh圓柱磷酸鐵鋰儲能動力電池項目和21GWh大圓柱乘用車動力電池項目。這一輪可轉債發行規模,僅次于2022年90億元的定增。
這些融資,億緯鋰能大多用于產能建設。比如今年6月末,公司公告披露,其將在馬來西亞吉打州投資86.54億元用于建設新型儲能電池項目。
然而,即使頻頻融資“補血”,但身處資金、技術密集型的電池產業,億緯鋰能仍似乎“不解渴”。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,自2022年起,億緯鋰能資產負債率震蕩上行,今年三季度更是升至63.47%。
今年以來,港股融資市場非常火爆,不少A股公司選擇赴港二次上市。不過需要注意的是,一旦港股IPO受阻或融資環境惡化,億緯鋰能或面臨債務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