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5日午間,理想汽車發布公告:將原來的Pro、Max、Ultra三個版本統一為一個版本,之前的頂配配置現在變成標配,售價也改為33.98萬元。之前需要額外付費加裝的鉑金音響也直接標配,并且新增了后艙娛樂屏套裝為選裝,價格為1萬元。

在造車新勢力乃至所有汽車品牌的新車上市發布歷史上,這樣的做法都是非常罕見的。印象中上一個做及時調整的產品,還是三年前的小鵬G9。
理想汽車官方給出的理由是:98%的用戶選擇了高配和頂配車型,用戶吐槽最多的是車型版本略顯復雜。這樣的解釋,讓這次調整看上去更像是理想汽車“聽勸”、“寵粉”的典范。

但到底是主動“聽勸”,還是迫于無奈的調整?我們不妨來看看理想i8上市后的幾個細節。
首先是資本市場的反饋。從理想i8上市當天開始,理想汽車的股價就一路走跌。至7月31 日上午的時候,理想汽車的股價從119.5港元/股跌到了103.1港元,市值較7月的高點蒸發了約 600 億港元。

而就在理想i8官宣調整款型后,理想汽車的股價就由跌轉漲,一度拉升了5個點左右,隨后又一路走低,這足以反映出投資者對理想i8以及理想汽車未來發展的擔憂。

從用戶市場表現來看,理想i8上市后,網絡上批評其高價低配的聲音就源源不絕,甚至有些還是理想的老粉。而i8上市之后,一直沒有公布任何的訂單數據。知名行業人士孫少軍在8月4日的直播中,也透露了理想i8上市首周的訂單約為6000輛左右。這樣的訂單量,顯然是不及理想和市場的預期的。

更嚴重的一點是,理想i8上市發布之后第二天就開始陷入了“碰撞乘龍重卡”的風波中,仿佛去年Mega被黑的劇情重現。
發布會上展示的碰撞測試視頻顯示,理想i8將一臺8噸重的乘龍卡車撞到車頭反轉,車輪全部離地。這個測試引來了東風柳汽乘龍品牌官方下場質疑,全網用戶吃瓜。

盡管理想汽車、乘龍重卡、中汽研三方都針對此事件做出了回應,但這場輿論危機至今仍在持續發酵,甚至已經不受控制的偏離了對碰撞測試結果的解讀。
換言之,其實現在理想i8相當被動。
作為扭轉Mega銷量滑鐵盧關鍵力量,重新打響純電路線的第二槍,理想i8承載了太多期望。尤其是理想L系列在增程領域面對越來越多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,理想i8不僅要承擔起走量的重任,還要重塑理想汽車在純電領域的口碑,為理想創造新的市場增量。

雖然從營收層面來說,理想i8即使失利,也不至于讓理想萬劫不復。但從情感上來說,理想是無法接受i8失敗的,這對理想汽車沖擊純電市場的信心和士氣都是一個沉重打擊,更讓理想曾經出色的產品定義能力在純電領域失去光環。
所以,積極一點看,理想汽車現在做出調整,毫無疑問是及時且有魄力的。這反映出理想汽車內部極強的糾錯機制和應變能力。

消極一點看,恰恰是因為理想i8目前的市場反饋不及預期,才不得不做出調整:用降價增配來凸顯誠意。這也意味著理想的第二次純電之路,同樣還是異常艱難。
理想的潛在用戶其實不差錢,理想i8精簡SKU的做法就是希望通過重回當年的模式,喚回理想老粉們的心。而這么做的后果,必然是影響理想i8的毛利。

款型調整之后,中低配車型的部分配置如動力電池、輔助駕駛的軟硬件方案等同于被廢掉,這意味著前期的開發成本打了水漂,供應商一方被“砍單”;同時頂配變成標配同時價格降低,則意味著理想讓出了一部分利潤。
但這已經是理想不得不打的牌了。
這場閃電手術暫時縫合了產品與市場的裂痕,但純電征程的長期挑戰才剛剛顯現。資本市場與用戶給理想的7天寬容,不會在后續戰役中重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