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歐盟之后,墨西哥忽然宣布:我們將提高中國進口車關稅,最高達到50%!
這樣做的理由,是因為運抵墨西哥的汽車價格,低于墨西哥所說的參考價。更為冠冕堂皇的理由是——保護本地就業。
客觀地說,如果外來的商品,定價如果過低,確實會影響本土商品的售賣,而本土商品難以售賣,就會影響工廠生產,繼而引發就業問題。多米諾骨牌的效應,相當可怕。

不過據了解,一臺Tiggo 4 Pro在墨西哥的售價是399900墨西哥比索,折合人民幣為15.4萬元起;一臺MG4,墨西哥售價19.4萬元人民幣起,頂配還賣到了29.5萬元。這樣的定價,只能說——太高了!
別人認為低,我們卻覺得高,這個事,其實還曾發生在俄羅斯,大致也是因為“定價過低”而采取一些保護性政策,以免本地企業受到毀滅性沖擊。
墨西哥是中國在拉美的第二大貿易伙伴,中國是墨西哥第三大出口目的國。數據顯示,2025年1-7月,中國出口車在海外的銷量前十里面,就包括了墨西哥,不過和俄羅斯一樣,都呈現下滑的趨勢,反倒是東南亞、歐洲等國家的銷量同比提升。
目前,在墨西哥賣得不錯的車企,包括有上汽、江淮、長安、長城、奇瑞,1-7月銷量分別達到了27597輛、14187輛、9311輛、8424輛、5754輛;方面,比亞迪也逐漸打開墨西哥市場。

近日開展的德國慕尼黑車展上,中國汽車品牌大秀新車和新技術,引得外國友人圍觀。德系三強奔馳、寶馬、奧迪,在新能源的浪潮下集體潰敗,然而,即便高管們早已認識到自己的落后與不足,受限于成熟的體系和架構,又如何輕易實現“大象轉身”,從而反擊?
這般情況下,用關稅作為武器進行反擊并保護本土企業,成為了最主要的手段。
源自中歐汽車貿易的數據顯示,“中國電動車對歐出口均價已從2020年的1.8萬歐元升至2025年的3.6萬歐元”。顯然,隨著溢價的提升,中國汽車在海外并非依靠低價,反倒是溢價的提升說明了品牌力同步提升,如此,對于國外品牌來說才是最為致命的。